第一百六十一章 开张-《重返1977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全都是用的白色美术字。

    不但让国人看着觉得洋气,也让外国人一眼就能明白这卖的是什么。

    至于担心白色是不是不够醒目,那真没必要。

    因为白色字在复杂的环境里,其实挺突出的。

    而且与白色的木框,白色的衣服,清澈的玻璃配合起来。

    不但能增添洁净感,也更能把车里的红色糖葫芦衬托的更抢眼。

    反过来,要真是跟大多数人一样用红色的字,不但俗,而且暗。

    与车里的糖葫芦更会颜色混淆,反而不易分辨。

    三,是车里的细节,同样做到了位。

    可供出售的糖葫芦,全都放在白色搪瓷的大方盘里。

    一共五个盘子,三盘子普通品种,两种花色各一盘。

    卖主的右手边呢,洪衍武还特意安置了一个三十串糖葫芦的插板。

    三个品种分插了三列,且每种上面,都悬挂了个价钱的牌子。

    “0.30    yuan”、“0.40yuan”、“0.50yuan”。

    不用问,这也是为了方便外国人做选择的。

    最后就是插板儿的后面,还有取货用的托盘、夹子、水碗儿以及牛皮纸袋了。

    这也是当年,国人最容易忽视的地方。

    要知道,用手直接触碰食品是大忌讳。可我们的国人却往往容易遗忘这一点。

    讲究点的,还知道要弄张草纸垫在手里去取商品,不讲究的就直取了。

    而对糖葫芦这种东西,偏偏捏草纸容易又沾在上面。

    所以洪衍武特别在这方面,做了硬性规定和流程。

    要求取糖葫芦必须用夹子夹,然后放在街道工厂定做的这些简易的牛皮纸袋里。

    然后夹子要过水,再放在托盘里。

    这样,既让顾客看着放心,心里舒坦,也方便了顾客携带这种食品。

    想想吧,这么着从里到外的规划了一番。

    那让人看着什么感觉?

    虽然还比不上什么国际连锁的标准,可在这时的共和国也已经够专业、够卫生、够鹤立鸡群的了。

    所以别说外国人了,国人都爱往这边凑。

    而后等买完了再一尝,更完!

    在零下的室外气温中,冰糖葫芦裹着的糖浆几乎都冻成了冰棱的模样。

    让人简直分辨不清咬下来的的究竟是冰抑或是糖。

    恰恰在口舌感到一凉的时候,那冰糖包裹的新鲜山楂透人肺腑的酸味,又会给人一个强烈的刺激。

    任何人便再无法拒绝,此物揭示的五味俱全的谜底……

    就这样,那是挨个赞啊。

    无论男女老幼,只要咬过一口,脸上都会泛起和煦的笑容。

    有一对南方夫妇,俩人本来买了一串都走了。

    可没五分钟又回来了,说尝过之后太好吃了,又特意回来买了几串带走。

    老外更夸张,一个懂点汉语的苏联老毛子,在这儿尝了一串,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。

    竟然一气儿吃了七串儿,三个品种都尝遍了才算住口。

    临走时还带了三串走呢,说要带给“日娜”(俄语,老婆)尝尝。

    这样的好评,这样反应,自然也让卖的人面上有光啊。

    于是逐渐的,洪衍武带来的几个小伙子就逐渐放开了。

    他们也不发怵了,竟变得主动了,爱张罗了。

    所以说,货好也能带给人荣誉感。

    总之,开张第一天,洪衍武他们的冰糖葫芦这种最原始也最传统的糖果。

    就作为京城冬季里最鲜活的一份诗意,作为具有真正审美意义上的京城特色小吃。

    一炮打响,征服了众多外地同胞和国际友人的心。

    这跳动在寒风凛冽世界里的一串串火红,它不但满足了人们眼福。

    让人宁可冻着手,也要充满陶醉感的,拿着来招摇过市。

    甚至让人产生了看上一眼都是福气的念头,成了引发高回头率的利器。

    但更让人回味无穷的,还是它带给人们的口福。

    那一份绝妙到难以想象的嫩脆,冰糖包裹的新鲜果味,和透人肺腑的酸甜口感。

    统统都叫尝过的人无法拒绝,无法忘记。

    不用问,只要今天买了这些冰糖葫芦的人。

    无论他们是哪个国家,哪个地方的人。

    今后在对京城回忆时,他们一定会记住这种深刻的体验,记住这种小吃里透出的浓浓京味儿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