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五章 酝酿-《重返1977》
第(2/3)页
因为他们只看见了施工给自己造成了不便,却看不到施工的必要性和背后的重大意义。
还有公安的白色制服,也在逐步的退出历史舞台。
各个公安机关开始分批分次地换装成了单排扣,袖口帽檐有黄箍儿的“八三式”深绿制服。
老百姓没觉着有什么不适应,反正过去的警服也几次更迭,说不准就会再换回来。
他们的眼睛倒是都盯在了自己和周围人的身上。
因为在国家领导人的屡次提倡,以及示范效应下,西装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,并大有取代中山装的趋势。
像洪衍武结婚时的打扮,别看仅过了半年,却再不会被人们在背后笑称为“假洋鬼子”。
因为现今结婚,几乎人人都这么穿。
另外,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也已经开始在社会上崭露头角。
像文艺界里,我们的“第五代导演”几乎都在这一年完成了他们的电影处女作。
只是可惜的是,他们那些别具用意的的长镜头,浓郁的色彩,以及深奥的电影主题。
固然能为自己挣来荣誉的光环,让自己的电影走出国门,被国际电影届所认可。
但也正是因为如此,这些电影简直毫无商业价值可言,票房吸引力还不如建国初期拍摄的黑白电影。
于是从这一年起,电影观众开始减少,电影市场由此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大滑坡。
总之,这一切变化就像潺潺流水一样自然,一样的理所应当。
或许是因为人们的眼界和见识经过了几年的洗礼,已经逐步开阔。
人们不会再为一点点的新鲜事物就兴奋莫名,大呼小叫。
又或许是因为去年那些“惊天动地”的大事太过震撼。
与之相比,这些真正与百姓相关的变化,反倒看上去都像是一些不疼不痒、无足轻重的“小事”。
更何况这些变化里既有好的地方,也有坏的地方,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只产生正面效应的。
于是人们置若罔闻,视若无睹,任凭自便的态度,也就成了一种对待生活的常态。
大多数人如今有限的欣喜只能放在一些有趣的事上。
就像对陈培斯小品的热议,他们的邻居在厕所里碰见他,一边蹲坑还一边夸他呢。
“培斯……你那小品绝了啊,那叫一逗……”
就像就像流行歌曲从《酒干倘卖无》、《万里长城永不倒》换成了张明敏的《我的祖国心》和奚秀兰的《阿里山的姑娘》。
就像去故宫旅游的人们,必定会有更多的人,被录音机里放出的杨卫帆的歌声所吸引。
不惜肉疼,也要去尝一尝给了他创作灵感的冰糖葫芦。
就像京城也出现了由纺织局组建的服装模特表演队,每一次组织展销会,举行公开表演都引得现场异常火爆,服装脱销……
不过必须得说,真正更大的变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酝酿着。
因为自打“伟人”的表态让改革开放安然度过争议期,把经济改革从“姓资还是姓社”的问题中解放出来之后,1984年已经无可避免的成为了一个充满暗示和悬念的年份。
正是由于打开了最后的闸门,民间的力量便注定会如泉涌一样开始四处漫流。
哪怕老百姓完全是没有全局观,毫无意识的,但勤劳的本能和对美好的向往,就像“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”的自然规律一样,自然会把金钱引向投资洼地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