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一章 抢先-《重返1977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不过就在新闻媒体不遗余力的报道宣传,社会上由此引发“西餐是否符合国人口味”,“二十元平均价位是否太过昂贵”的相关辩论的时候。

    洪衍武却对“义利快餐厅”花团锦簇、欣欣向荣的营业状况,很不以为然。

    必须说清楚了,他可不是犯酸,而是看得明白。

    因为尽管抢跑了好几年,但这次“义利”在快餐领域首开先河的尝试实在是不怎么成功。

    为什么这么说?

    首先,“义利”的“洋快餐”,本质上就是假的。

    在考察过诸多国家之后,“义利”厂方最终选择了和一个亲近大陆的港商合作。

    可这个港商的饮食公司实力并不怎么样,仅仅属于小型公司。

    自然了,所带来的洋口味既不正宗,也没有推陈出新的能力。

    其次,是当时餐厅的装修、灯具,以及消耗性的用品、餐具,本土企业还生产不出来。

    大部分都需要进口,这就成了一个很大的资金消耗缺口。

    再加上这个餐厅的合作本身又掺杂了一些政治合作氛围,经营管理完全跟不上劲。

    国内体制的弊病依然故我,这就导致员工内部浪费很严重,进一步拉低了利润。

    这么一来,这家快餐厅的销售价格既无优势,利润率也不高。

    如果从体验上讲,这里跟“马克西姆”和“莫斯科餐厅”完全没法比。

    于是乎,像文艺界、体育局、新闻界,这些主要光顾这里的人,惠顾一次两次,就不会再来了。

    他们也只是尝尝新鲜,谁也不傻,晕了头的才会再当回头客。

    那么综合而言,败因其实打一开始就埋下了,这买卖要不黄才没道理呢。

    这也是为什么原有历史里,“义利快餐”终究没有发展起来,半死不活的吊命到了2002年。

    然后就随着拆迁改造,不声不响的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。

    所以说,洪衍武对“义利”只有同情,毫无羡慕,更谈不上压力。

    相反的,他倒是对杨厂长觉得“服务公司迈步有点太小了”的想法很不屑,很不满。

    更对其要把服务公司未开张的餐厅改为“西式快餐”的荒唐想法,进行了坚决的驳斥。

    “大厂长啊,不是我说您,您这可不对啊!光看着别人家孩子好啊?您就不怕伤自己亲骨肉的心吗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