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从两个大洋涨到五个大洋、再涨到十个大洋,甚至还有土财主愿意用二十个大洋换,不知不觉,徐茵当初给药馆宣传随手发放的免费问诊券成了市场硬通货。 大毛卖完当天的报纸,蹦蹦跳跳地来药馆等她娘下班,顺便掩不住高兴地对徐茵说:“先生,您当时不是送了我两张免费问诊券么,我娘卖了一张,换了二十个大洋,今年冬天就算我爹的黄鱼车生意不好,也不愁没饭吃啦!” 徐茵简直哭笑不得。 好在当初领免费券的基本都是生活拮据的穷苦百姓,如今舍得掏钱买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上流阶层。从某种角度来说,多多少少也算改善了一部分穷苦大众的生活,她也就没插手去管。 至于会不会有人造假,这个她一点都不担心。 别看这是手写字体,其实是打印的,只是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,但她还是能一眼鉴定出来。 张大帅来徐茵这针灸时,问她怎么不多接几个号。 徐茵:“……” 老娘两边跑两头累,想歇歇怎么了? 再说了,西药厂还在建,小吴一个人在城外督工她也不放心,偶尔得过去看看。 “本帅听闻你妹妹失踪了?是在码头失踪的?寻了两个月还没找到人?会不会已经不在海城了?”张大帅主动问道。 只要徐茵能治好他的不孕不育,别说只是帮忙寻个人,寻一堆人他都乐意。 徐茵顺势接道:“在下也是这么想的,可又担心妹妹找回来,所以不敢离开海城,这才开了个药馆。” 张大帅觉得自己真相了:“药馆取名徐氏,是希望你妹妹听到后能联想到是你开的?然后主动寻过来?” “……对!” 她当然不会承认是因为懒,懒得起名才用姓氏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