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二十四章 辛苦最怜天上月-《剑来陈平安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郁狷夫随口问道:“既然这么没有天赋,为何还喜欢绘画?”

    刘幽州发愣,“怎就没天赋了?千百年后,说不得这一脉的画格,我就是开山鼻祖啊。”

    郁狷夫没好气道:“给句实话。”

    刘幽州笑道:“本就是真心话。不过话说回来,确实还有个想法,画得再好与再坏,无非都是假物。”

    郁狷夫离开后,刘幽州单手托腮,怔怔看着桌上那只木盒。

    刘幽州有一个极为隐蔽的“嗜好”。

    他从未与谁提及过,即便是在爹娘那边,也没说半句。

    在刘幽州的内心深处,藏着一种极为特殊、却绝对无害旁人的“掌控欲”。

    准确说来,将其具象,就是一种类似围棋的配置。配是分派、补缺之义,置乃搁放与设立。

    因为是皑皑洲刘氏板上钉钉的下任家主唯一人选,刘幽州又不是个傻子,更不矫情,傻乎乎把所有与生俱来的东西都还回去。

    那么如何配置那些注定几辈子都花不完的东西和钱财,就成了刘幽州的唯一“课业”,恰好他是天生就喜欢做这件事情的。

    是出了名的大手大脚,最喜欢借人宝物。

    刘幽州无比享受那种“分配”和“补不足”带来的成就感。

    刘幽州懂顾璨的意思。

    顾璨的那座宗门,就是个中空无物的木盒,暂时是个空架子,这座宗门所有的人与物,尚未镶嵌百宝,虚位以待。

    那么刘幽州只要愿意担任那个副宗主,既然顾璨承诺一句“也可以什么事情都管”,刘幽州就可以随心所欲,进行各种布置。

    在家族刘氏,刘幽州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,且不说父亲是有希望跻身十四境的,退一步说,哪怕父亲明天就卸任家主,刘幽州也当不好一个新家主,掣肘太多,约束太多,一个庞大家族,有太多的权衡利弊和人情世故,刘幽州自认不善于处理这些,他的长处与兴趣,只是“锦上添花”。

    刘幽州叹了口气,伸手拍了拍木盒,“顾璨。”

    素未蒙面,却是知己。

    一个市井路边的夜宵摊子。

    杨朴正在埋头吃个砂锅,等到抬头,就发现桌对面坐了个国字脸的白衣青年,用无比娴熟的云岩国官话,与摊主直接要了两份砂锅。

    杨朴也不以为意,把对方当成了京城人氏,或是某位练气士。

    其实摊子还有两张空桌子,对方却偏偏选择拼桌,杨朴也懒得计较什么,自己毕竟是个书院贤人,对方总不可能掀桌子砍人吧。

    可要说是通过某些山上渠道,知晓自己的身份,跑来套近乎,对方就真找错人了。

    以前在大伏书院,杨朴就有只会读死书、书呆子、不谙世事不会变通之类的评价。

    他不太喜欢那种觥筹交错的酒宴应酬,相信在这座京城,就在今晚,都有很多山上山下的推杯换盏,觥筹交错。

    虽然杨朴知道,很多时候这类酒桌上的人情世故,是必须的,而且是有用的,当真可以拉近关系,比如与谁凑上去混了个熟脸,对外宣称与谁就是朋友了,是真能借机“挣钱”的。

    归根结底,就是投其所好,各取所需。只是杨朴知道自己不适合做这些,更不擅长。

    对面那个青年鼓起腮帮,使劲吹气,眼珠子滴溜溜转动,仔细打量着杨朴。

    在杨朴吃完砂锅,连锅底那点汤都喝完,就要结账离开的时候,青年开口笑道:“杨大哥,这就走啦,我都帮你多点了份砂锅,别着急走,咱俩边吃边聊。”

    言语之时,青年将那只砂锅推向杨朴,满脸笑意,大献殷勤。

    杨朴疑惑道:“你认识我?”

    青年使劲点头,“认识,怎么可能不认识杨大哥!你与我家先生是一见如故的朋友啊,又与咱们周首席约了一顿酒的。”

    杨朴内心微动,立即以心声道:“你是青萍剑宗的谱牒修士?还是陈先生的学生?”

    青年满脸震惊神色,嗓音微颤,“杨大哥莫不是会算卦,这都猜得出来?”

    杨朴一时语噎,此人真不是说反话?只是见对方神色诚挚,又不像是在开玩笑,一时半会有点吃不准,杨朴只得笑道:“不是特别难猜吧?”

    先前在太平山的山门口,杨朴认识了陈平安和姜尚真。

    对方言语中的关键词,当然是那个好似暗语的“周首席”。

    玉圭宗的姜尚真,姜老宗主,是北边宝瓶洲那座落魄山的首席供奉,这件事,如今在桐叶洲山上,还不算路人皆知。

    至于杨朴认识陈平安和姜尚真一事,他不是那种喜欢拿跟谁认识去说事的人,所以如今整个大伏书院,知晓此事的,就只有三位正副山长。

    既然对方是陈先生的弟子,所以杨朴就大大方方挪过那只砂锅,重新拿起筷子,卷了一大筷子放入嘴中,这才含糊不清笑问道:“怎么称呼?”

    青年笑道:“我是先生的得意学生,没有‘之一’的那种,姓崔,名东山。杨大哥喊我东山即可,喊崔老弟更亲切些。”

    这下轮到杨朴震惊了,“崔宗主?!”

    这次临时组建的祖师堂议事,青萍剑宗极有声势,引人侧目,但是崔东山并未现身京城。

    不曾想会在夜市碰到这位身份来历境界都云遮雾绕的一宗之主。

    毕竟如今偌大一个桐叶洲,才几个宗主?一只手就数得过来了。

    “青年”拿筷子拍了拍自己脸颊,“出门在外,得低调些,就用了点障眼法,免得被苍蝇扑屎,不胜其烦。”

    杨朴正色道:“不知崔宗主今夜见我,有何指教?”

    至于那个苍蝇扑屎的……谐趣说法,杨朴就当没听见好了。

    崔东山用了个文圣一脉招牌式的唉了一声,“指教个锤子,杨大哥是长辈,我今晚出门散心,一个人瞎晃荡而已,只是赶巧,无意间瞧见了渊渟岳峙的杨大哥坐在在这边,小弟刚好可以请客一次,回去好跟先生邀功。”

    崔东山问道:“杨大哥擅长不擅长编订丛书?”

    知晓对方身份后,杨朴整个人就显得轻松,比较言语随意了,玩笑道:“跟与人打交道一样擅长。”

    编订丛书,是一项浩大工程,首先就需要选择最好的底本。

    必须由一两位总纂官牵头,纂修官若干,校书郎的数量更是极多。

    只说这个云岩国,历史上唯一一件可以拿出来说道的“壮举”,便是曾经以举国之力,调用三千余官吏、儒生和抄书工,耗时十年,编订出了一部享誉一洲的大部头丛书。

    崔东山惋惜道:“那就算了,本来还想着带上杨大哥,帮小弟壮个胆,一起去见个人。”

    杨朴听得一头雾水,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,只见那崔宗主起身抱拳告辞,然后在街道那边渐行渐远,就是走路姿态……没个正行,蹦蹦跳跳,晃荡脑袋,好似在躲闪和出拳。

    崔东山径直走出京城,既没有御风而行,也没有祭出渡船,白衣少年只是晃着两只袖子,徒步而行,抬头望向白玉盘,袖子甩得飞起,嘿,辛苦最怜天上月,夜夜与君来相见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